吴月霖古色今香一百二十二

吴月霖古色今香一百二十二

梵高与徐青藤,至少给了我们启示,有时候的疯癫,对艺术而言,反而是一种幸福。这样,才可以忘记世俗的典范,才可以破除常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吴月霖

 

《元代吴镇书法长卷草书心经》此卷草书之冷隽清逸如料峭云崖之老梅干枝,给人以超拨苍秀的美感。吴镇与黄公望、倪瓒、王蒙齐名,并称“元季四大家” 。——吴月霖

 

 

 

 

 

在书法中,雅、俗、雅俗共赏的“雅”和“俗”所指不同。“雅”、“俗”是就作品的品第而言,是指作品的格次,而“雅俗共赏”的“雅俗”是指具有一定个体差异的观赏作品的人,是指不同个体差异的人共同欣赏和赞美书法作品,并非是指人们在一起欣赏“雅俗”,雅俗共赏之作并不是书艺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层次是在不同环境最能生存获得赞誉之层次。——吴月霖

 

书法源于中国,中国人使用“书法”来定义概念,体现了中国书法家对法度的高度重视。“法”是规则,是一切表现的基础,凡是从事此道者必须遵守规则。以“法”为这门艺术的核心,这就造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技术水准始终占据高位。某种程度上,技术因素决定艺术表现的高度,但强调技术二字最高境界也是工匠之巨匠。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这门艺术从这儿起源,总会有这门艺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技术的引领者。 日本将书写艺术冠以“书道”之名,看得出其立意心存高远。“法”是基础,“艺”是“法”在审美活动中的应用,“道”则有点哲学意味,通过艺术要参悟什么的,把书写艺术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在日本书家看来,中国书家是缺乏想象力,缺乏幽默感的。中国的传统书法,受历史和现实的羁绊太多,过于局限于传统,以致形成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传统,削弱了个性和浪漫主义的地位。在日本,书家首先考虑的是艺术构思,他们常常以传统为基础,注入自己的个性,运用想象,熔铸新意,突出书者对传统的独特见解、独特意境和独特的风格《一》——吴月霖

 

 

 

 

 

中国的传统书法与日本的现代书法有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观。看中国的书法好像在看古人的字贴与历代的碑林。在整个书法的完整性来看和作者的基本功来说都是无懈可击的,可是作为艺术作品来说,所表现的形式是历史再现,我们的书家作品从传统中走来,几乎每幅作品都能一目了然,中国的书家都非常忠实于传统,书写的作品都经得起考评和推敲。作为一代的艺术家所推出的作品来说,这种传统的书写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书画本身不敢突破传统观念,容易淹没在刻意求实的氛围之中,尤其作为书法艺术都用这种传统的框框套套的刻板模式和平铺直叙的传统方式来书写,一种风格,相同的笔法,看多了会使人生厌。如写生画,逼真有余,灵气不足,这些作品尽管功力深厚,但决不是好的艺术作品。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显示出书家的创作个性和自成一家的风格。日本的现代书法虽然大体上忠实于传统,但绝大部分书家才气横溢,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不受迷信限制。整个书法作品带有现代的再创造的韵味,包括他们对传统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他们的书法功底不深,但作为艺术品来说意境是主要的。中国人对书法是继承传统,死守传统,围绕在传统上下功夫,很少中国书家研究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须知,一幅好的书法珍品是有着它的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境地《二》——吴月霖

 

【马英九书法】从书法的角度来说,马英九的字体正规规范,功底深厚,同时从字中看得出来马英九练习过的碑贴很多,比如欧体、柳体、兰亭等等。马英九为人诚恳忠诚,并不恃才傲物,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是马家祖训。——吴月霖

 

 

 

 

 

前些与画家朋友聊天关于南京书画市场特色,南京和青州、济南不太一样,作为文化古都,这里底蕴深厚,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与仅仅浮在水面的画廊之间交易不太一样,这里有文化识别力、有经济支撑,还有大的藏家与庄家介入。南京的书画市场一直偏理性,不是很热,也不是很冷,南京的画廊业老板们也没有倾家荡产去投资……所以虽说受大的环境影响也有一些冲击吗,但距离‘崩盘’尚远,一切还要看2016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南京多家拍卖行一直是小打小闹,而且膺品占大多数,因为这地方文化底蕴深,造假功夫绝对上乘境界,外地大小鉴定家在这里没有不走眼的。因为这行业太成熟缘故,市场上主要炒的是傳抱石及钱亚宋魏林散之及几位当红懂卖买书画之道的画家,中档下的画家基本没价格,只能混饭吃,当代性绘画在这里基本全军覆灭,不可能聚大能量……呵呵…这可是绝真的实况。——吴月霖

 

心似白云,意如流水。拥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胸怀,在浮生闲日的禅意里点一盏灯、沏一壶茶淡看花落云起,心无牵无挂,开阔空明,让一袭云水胸襟超然于环境之外,潇洒自在。——吴月霖

 

 

 

相关作品

首页   |  油画   |   佛教题材  |  雅玩   |  画廊介绍  |   画廊经理  |  瀚霖风云   |  瀚霖考古   |  玄桓散绮  |  玄桓研彩
按艺术家姓名字母检索
新区瀚霖聚艺美术典藏画廊      苏ICP备11080001号-1       版权所有wxheying@163.com     联系电话:13093095503、1300332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