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想起徐青藤

在荷兰,想起徐青藤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精神分裂症,就没有作为享誉世界画坛的梵高。
精神病与画作风格之间,有因果关系。
疯癫是最好的兴奋剂,激活画家创作的灵感。一颗不同于常人的心灵,给予了画家创作不同的视角。梵高可以用一把草垫椅子、一双靴子做题材,画出杰作。
不少人,画不出好的作品,恨不得自己破除陈规,最好也得精神病。
然而上天不是赐予每一个人深重的苦难,再打开一扇独特的艺术之门。精神分裂症,捉弄了人生,却给梵高带来了创作的激情。
作为艺术家,注定梵高一生与众不同。



他,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享受不到成功的快意。他实在太倒霉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一点舒服,他都没有享受的得到。
我在梵高博物馆看到,不管生活如何艰难,遭遇如何不幸,身体如何受伤,他注定只为艺术而活。
他的每一幅画明明换来不了金钱地位,无人赏识。他依然在绘画,买颜料,买油料,学画风,艺术陪伴了梵高走完了苦难的一生。
苦难得到了升华,绘画不朽了灵魂。因为画作,梵高的灵魂发出了强大的光,生命得到了永恒。
他的光芒,照亮了世界画坛。
他处于一个精神分裂症人的眼光,极容易忘记一切古典油画的条条框框,他的笔法,无法连成一条优美的直线,无法画出优雅的容貌,缺少古典的韵味情趣。线条短促而不连贯,旋转而刺人眼眸,他发明了一种别样的美学,一种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说是风格怪异。
今天,我们在看梵高自画像时,能感受到他眼睛透露出令人焦灼的不安。
在十九世纪的荷兰,他不是社会歌颂的油画家,他被后人敬仰,被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文字里。当时,他处于尴尬、孤独、无人问津的地位。
如今,是不是也有不被主流称颂,不在正统制度范围内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家?像梵高一样画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画家,在中国,有明一代,有徐青藤。



徐青藤和梵高一样,功德无量。笔法横空出世,抛弃了以往的画法笔法。新的视角,新的方式,妙不可言。徐青藤,同样呈现自己的墨戏说。
对我而言,两人没有轻重厚薄,有人说徐青藤是中国画里的梵高。我也可以说,梵高,油画里的徐青藤。
显然,徐青藤,没有享受世界级的声誉。中国也没有像对待梵高一样,将徐青藤开发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徐青藤没有像梵高,笼上高高的光环,他依然在中国水墨画史上占据普通的一页。
徐青藤,粉碎了水墨无色之说,在墨戏中追寻心灵的悲歌,放旷的自由。
其写意《葡萄图》作品,藤条纵横狂放,颗颗圆珠一片狼藉。失意落魄狂放的感情在题画诗中可见: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地明珠无出卖,闲抛闲置野藤中。”
友人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赋予他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
青藤居士以一纸墨色,汪洋恣肆,多用生纸,不加明矾,利用纸张的渗水性,创造墨色淋漓的效果。笔法忽而残缺,忽而轻落,忽而挥毫。破笔、断笔、燥笔,他时而痛快大笑,时而跌足长叹,将我们置身于自我宣泄的情意之中。我了悟到疯狂与理性共存的气韵。



在中国画坛,无数后人膜拜在徐青藤门下。徐青藤画作里的韵味,强烈的吸引着后来者,如同梵高,总让我们带着欣喜热爱的心情去欣赏,去体验。
两个东西方的画家,画作的笔法不同,用料不同,一个水墨一个油画,但是,他们的艺术天分是一致的,命运坎坷的一生也是一致的。是“失之于生活,得之于艺术”。
徐青藤的作品,同样在中国画的世界有摆脱法度的自在。徐青藤身后,有厚重的东方美学,古老的哲学。
面对梵高的时候,作为中国画画家的我,心里感慨可谓良多。
我不想拿西方艺术家说事,我只想大家凭用自己的实力更好的画出有活力有深度的中国画。我希望看到的是,中国画终于成为世界注目的感动。
梵高与徐青藤,至少给了我们启示,有时候的疯癫,对艺术而言,反而是一种幸福。这样,才可以忘记世俗的典范,才可以破除常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作者:吴月霖)

相关作品

首页   |  油画   |   佛教题材  |  雅玩   |  画廊介绍  |   画廊经理  |  瀚霖风云   |  瀚霖考古   |  玄桓散绮  |  玄桓研彩
按艺术家姓名字母检索
新区瀚霖聚艺美术典藏画廊      苏ICP备11080001号-1       版权所有wxheying@163.com     联系电话:13093095503、1300332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