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月霖
(我的近照,在法国罗浮宫)
我收藏的黄宾虹的书籍有:《黄宾虹谈艺录》、《黄宾虹艺术随笔》、《黄宾虹研究》、《黄宾虹书法集》等等。当我翻阅着黄宾虹,想起:黄宾虹,是大师中的真大师。
他“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他凭着深厚的国学素养,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打倒传统文化的呼声中逆流而上,保持独立,一生只写文言文,他钟爱文言的古朴素雅。《黄宾虹谈艺录》字字表达着文言传统精粹。
当时,黄宾虹先生在五四运动滚滚大潮之中,没有抛弃传统画学的形而上精神,没有屈服西方文化铺天盖地的侵袭,而是潜心传统文化,深刻研究中国画,思考其优秀独特之处,他怀着历史使命,祛除功名利禄之心,只为发扬光大中国山水画。
(黄宾虹的山水作品之一)
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画作实践者。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可以拯救中国和全世界。他对西画的认识并不肤浅,他曾说:“今野兽派思想改变,向中国古画线条着力。”西方画家确实在中国古画中寻找过新意和启示。
他钻研传统的绘画义理,从传统内部抵达时代的改革呼声,涉及书画创作、金石考藏、名迹鉴别、到艺术教育、新闻出版,简直就是全才。
黄宾虹一度被批判为保守派。20世纪初被现代化启蒙先进们嘲讽,而如今,国学再度被关注,黄宾虹代表的国粹保守派,重新得到青睐,这是黄宾虹们的欣慰。
他对国画笔墨的钻研下过惊人的功夫。
黄宾虹沉迷于古人,是在寻求山水画的出路。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终其一生,孜孜不倦于古法研究,只为实现传统文化的革新,他在远古中漫游,致广大而尽精微,在现代价值之间找寻契合点,重新阐释民族自己的魅力,不依赖西方透视。对绘画的画理解析,分析比较,高出同行,画家的画工又了得,他真是现代画家中的真大师。
(黄宾虹的山水作品之一)
他相信,西方有的,我们也有,而且比他们好。他有民族自信,不像一般人,在民国以后,总觉得中国落后,崇尚西方文明,屈服于西洋文化。黄宾虹在给傅雷的信中说:
“国画灵魂早已飞入九天云外,非有大魄力者拯救疾苦不可……今之大夫,书法且不讲,何功识画?画之不明,语言、文字、精神无所寄托,昏昏如梦如醉,大可哀矣!”
我读出了黄宾虹对世人崇洋媚外的难过。他认定东方精神文明高于西方物质文明。黄宾虹看画赏画,研究古人艺术语言之卓越。他心怀对前人绘画的仰慕,自己绘画,今天画毕,旦日观之,总感觉笔法没有突破,需要变化,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如何用传统的画法表达新的形式,新的笔墨?黄宾虹孜孜不倦于笔墨研究,挖掘中国画原有的优势优点,对自己的作品,很少满意。明日再观,如故,因为不满意,画面会添加修改,加之改之补之易之,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意间,抵达了山水画的变化之门,竟然再造了新境。
虽非一次性完成,因有了笔墨堆积,看上去墨色华美,墨韵无穷,又仿佛是平面搭起来的立体形象,画面有当今流行的现代绘画之感,可谓立体主义。
(黄宾虹的山水作品之一)
君子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黄宾虹不张扬,不卖画,也没有展览场所。据说,黄宾虹在上海的知音寥寥无几,1937年往后十一年,困居北平,知音更少。黄宾虹那个时候是寂寞的,安静的,孤独的。没人来看他的作品,他在自己的天地,同时又感到自己画风独特天下第一,有行内人观之,又怕人家说画得不行,他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表现得战战兢兢,黄宾虹怀着一颗对自己不满意的心。
他不满意于自己的造型能力,没有职业画家的精准,没有张大千对各种绘画物态描写的准确,人物花卉都是大概描述,但是他“避所短,从所长”。他的山水画,融合了随意敷彩的墨色和书法各种随形的线条,水破墨,墨破水,铺水法,等等,超越相形,画面浑厚滋润,拙朴古厚,沉静健劲,反而有了自己的风格,自我的境界。
如某评论家所言:
黄宾虹的“加法”则是为开发传统的新生面目而竭尽全力,他所开辟的是一片高原,在那里,有新旧风光的交会,有引人入胜的新景。……
黄宾虹使人感到传统有生生无穷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