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画册被翻到了这一页,不同于之前看过的月霖竹。书页定格,第一眼,我不懂画面,我不禁看了又看。
月霖君画竹,我是熟悉的。
这一幅《凌波扶出》,看名字,与水有关。
记得夏天,月霖君拍着蠡湖、鼋头渚的一池荷塘。他对残花枯叶尤其在意。他说:“一种雄浑苍凉之美。”
月霖君的美学观,不同于一般人喜欢的姹紫嫣红,他更在意一种旁人忽视的花落之凋零美。虽不乏凄美,更有一种浪漫的永恒之真味。
如今,看到这一幅作品,我想到了月霖君用自己的笔法,画出了他理想中的莲叶荷花。
以无色为有色,墨汁与水的浓淡融合,深深浅浅,残缺模糊,观者会联想到出水芙蓉,莲叶之上,露珠点点。
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浮想联翩。
我看了,过几天再看,有空就看看,犹见笔墨细微之处。那露珠,是怎样达到滚圆的效果,又有透明质感的呢?
我忖度,月霖君先用极淡的墨汁,水多,墨只有一点点,渲染荷叶铺开去,然后用手指点出露珠样。像又不是。是不是先点出露珠,再画荷叶的呢?为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观看观看。
不知道月霖君如何画出这样的一幅写意作品,有些印象派模糊派的风格。有时间的话,我会请教一下月霖君的笔法。
莲叶何田田,莲花荷叶,对于我来说,一直是最爱的花。
从小,我踩着荷塘边的泥岸,摘着夏季的莲花,或者秋天在荷塘看枯枝败叶,挖着莲藕。也曾剥着莲子,放在粥里和着吃。乡村的晚饭,因为莲子的香,有了不一样的趣味。那时候,不知道莲花在文化中的意义。只有最原始的玩乐。当我长大以后,才知道艺术家眼里的莲,也是乡野之莲。
每个人由于生活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但是,莲花是一样的。我对艺术,因为从小陪伴长大的莲花,有了共鸣。
从此爱看莲花图。宋朝的白莲工笔画印象深刻。金冬心的莲花红,莲叶点点也在心头。他们的画面,鲜艳欲滴。
月霖君的莲花图,淡去色彩,淡去色相,有一种清绝的格调。
他要以墨色浓淡彰显当下的鲜活,画面,一叶铺展画面大部分,视觉角度从上而下,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站在荷塘边,看到了铺在水面的莲叶。
莲叶,有些地方由于水的浸渍,色泽起了变化,没有用细细笔笔墨勾出荷叶的经络。
月霖君以水墨渲染,分出层次,没有勾勒,颠倒了我眼里曾见过的。